此文写于公元2008年1月19日,但是一个月后我才写完……
近日一直以比较发指的方式上新东方。早晨七点多出门,晚上九点多回寝。其中还包括邦德式的换校区狂奔。
虽然常常累的不想说话,但是心中却颇为宁静雀跃。
是为充实。
进步的力量。
在感叹新东方北美培训部老师们的优秀之余,在与身边同学的一些观察和交流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在背单词要吐间隙,随手来涂两笔,权当放松。
今天早晨,课间休息。我两眼无神的看着马骏讲义的各种小坑,妄图填满他们。
此时,看见后排的小姑娘很一脸伤心的走过来,用极其幽怨的语气说:“杜昶旭不下课……我进不去楼下的教室……”
我愣了一下,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知道楼上楼下都是TOEFL班,只是老师不全相同而已。
于是我一头雾水的问:“为什么要去下面的班听?”
答:“因为明天是戴云的课啊,我今天把杜昶旭的听完了,明天杜昶旭给我们上的时候就可以去下面听戴云的了!”
于是我越发一头雾水的问:“戴云是谁?”
小姑娘带着一脸崇拜的欣喜的表情说:“是新东方写作教主!可有名了!"
无言……
此后,因着这件事情,我开始陷入沉重的思考之中(哎呀呀我好爱思考)。
我们来新东方,究竟为了什么?
一直很不屑于新东方那个绝望希望山上劈石头的校训,中意的是另一句:为梦想而来新东方。
而这梦想,无疑代表了千千万像我这样以飞跃为目标的学子们。
为了大洋彼岸那未知的国度,为了我们所希冀的知识和生活奋斗着。
所以我们来到新东方,期望用眼光,技巧和实力冲破一道道考试的封锁线。
不错,我们是来学知识的。
然而通过种种浮躁的表象下,我似乎看到了另一种普遍的心态。
新东方的种种神奇为自己罩上了一层绚烂的光环,这层光环让所谓的新东方精神成了一道道神祗。
众多学子抱着朝圣的心态来参加各种班级,崇拜各种老师。
各种追星。
这种功利的、浮躁的,又带着一点侥幸心理的学习心态,注定了也许大多数人并未有成果。
即使课上听得风生水起。
我曾经为了找到几位老师的邮箱而Google他们的名字,结果在网上看到大量的新东方学员写的文章。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喜欢,暧昧,崇拜,段子,鬼故事……却没有几篇是关于知识的讨论和学习心得的收获。
那么,这16天,即使你抄写了大量笔记,ms看了大量单词,获得了极其爽的虚假的成就感,而真正有效的,留在你脑海中的又有多少呢?
幻觉,全是幻觉。
昶旭同学说的对:做人不要有幻觉。
现在的新东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以我报班的经验来看,北美培训部的确聚集了一批精英教师。TOEFL的老师们,是我在新东方遇到的最优秀的老师。
一直不太喜欢像相声演员一样的新东方教师,笑笑过去,内容却所剩无几。
真正优秀且高效的教师是应该用这种幽默感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利用各种段子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记忆深刻。
这才是境界。
而我很崇敬的看到,我的四个新东方老师:马骏、李淼、杜昶旭、庄重都做到了这一点。
在大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低下的现今,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们,真是着实让我感动了。
然而在他们优秀授课之后,流水的学生们留下的有多少?
马骏完整的资料体系和听写方法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好明理并实践?
有多少人会真真正正静下心来用他说的方法一个个分析题目、题眼、考察关键?
有多少人会真正把他说的题目类型框架了然于胸做到他期望的听段子就可以出题?
李淼所说的模板也许大家会下功夫去背会,但是那些所说的技巧们、练习们又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并且使用出来?
最要提的是杜昶旭。我用我喜欢的Mindmanager将他的整个讲义顺了一遍。感叹于他的用心和组织结构的处理。起承转合。不知道他以前是否和庄重一样做过辩手,然后在这课程排布上,我想他当之无愧于这四个字。
我没有上过李笑来的课,但在杜昶旭的描述中,我也能感受一二。
他们是真正静下心来花了功夫去研究些东西的人。那些体系、方法是真正需要静下心来,用些苦功去做的。
呵呵,现在,已经沦落到新东方这样的民办培训机构去做学术研究了。各种讽刺。
然而真正能有几个人理解了,明晰了他设计的结构,利用了他说的方法。
太少了。
庄重是我极为喜欢的老师。处变不惊又激情四射的讲课方式。
严谨的写作模板和突击方式。各种聪明睿智。
虽然他教授了许多模板,技巧,我却对他一句话印象深刻:
”写作还是要靠大量的读和写来练成的。“
话虽平实,然而我却极为赞同。
优雅灿烂的文笔绝非一朝一夕的模板,单词所造就。
那种文字细微之间的品读和使用,还是要靠大量的积累和磨练。
16天的4节课。背会模板的自然很多,但真正庄重推崇的写作又有多少人能够了然?
杜昶旭曾经在课上用一种鬼魅的表情说过一句话,我因着坐在第一排的007所以看得清晰。
”来新东方的大多数学员……都是盲目的。“
本来后面还有一大篇社论一样的文字,写道这里忽然觉得这文章的方向已经偏离我本意。
仿佛出现了批判和炫耀的成分。我绝无此意。
搁笔。洗澡去。
有心情再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